洧水农副产品市场管理办公室一位姓胡的负责人说,限塑令颁布之初,他们曾经对经营户进行广泛宣传,也曾经联系生产厂家,推广使用合格的农贸市场专用塑料袋,还要求厂家在袋子上印上有偿使用,请节约使用的宣传语,后来由于成本高,经营户不愿使用,最终不了了之。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奥巴马政府推出了奠定美国绿色能源蓝图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对此,斯特恩表示,尽管这些款项并不一定能在年底的墨西哥坎昆会议前全部筹集完毕,但他对实现这一目标有信心。
1997年,他担任美国在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全球气候变化大会高级谈判代表。前不久,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作为美方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参加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立法机构显然并未对这一现状视而不见,全国人大曾在2002年至2008年间,不间断地建议修改《环境保护法》。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区域限批……这些于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关键词,显示出环保意识已进入了主流舆论并日益影响越来越多的公众。现行《环境保护法》系1979年制定,而距今最近的一次修订要追溯到1989年。
更严重的是,还有一些条文与《环境保护法》存在冲突。然而,对正行走在建设法治国家大道上的中国而言,却面临着《环境保护法》被基本架空的尴尬。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据收银员介绍,限塑令刚实施的时候,塑料袋使用量最少。而且别人都提供,我不给的话,生意就会受影响……大家都觉得没必要为几个塑料袋跟顾客过不去。殊不知,使用非食品用塑料袋包装食物,极易引起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但是,强制百姓不用塑料袋并不可行牞可以先要求商家和消费者必须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牞最后再把传统塑料袋挤出市场。
即使使用食品用塑料袋,油条等刚出锅的油炸食物,温度远远超过了食品袋的耐受温度,容易导致有害物质的产生,轻则头晕、恶心,重则致癌。再看早点摊,热气腾腾的油条、包子,甚至牛肉面、馄饨等,刚一出锅就被装进薄薄的透明塑料袋,摊主提供的餐具上也都罩着塑料袋,消费者就这样习以为常地吃着。
住在附近的董大妈告诉记者,买东西的时候,摊主都会主动把菜放进塑料袋里,每次买菜回家都有七八个塑料袋。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多方面作进一步努力,当然,作为市民也要逐渐养成环保健康的购物习惯。农贸市场里,塑料袋无偿用……在我们生活中,白色污染并没因限塑令而远去
米局长说,截至目前,从他所了解到的情况看,稽查局还没有接到有关超薄塑料袋的投诉,也没有发现生产超薄塑料袋的违法违规行为。两年过去了,甘肃及兰州的情况又怎样呢?记者近日采访了甘肃省质监局和兰州市工商局。在谈到目前限塑令的执行情况时,米局长认为,限塑问题比较复杂,从目前来看,限塑由多个部门负责监管,但缺少明确细致的规定。许多商户因有偿塑料袋损失了一些顾客,为了招揽顾客,他们又开始重新使用价格较低的超薄塑料袋。
她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限塑令刚开始实施时,这个市场的许多经营户都买了符合标准的塑料袋,但顾客并不接受。市场管理部门:单方努力恐难限塑提到超薄塑料袋问题,各集贸市场的管理部门也颇为头痛,但作为管理方,他们并没有阻止商户使用的权力,只能引导。
那么,这到底由谁管呢?随后,省质监局法宣处负责人替记者联系到了稽查局,该局米局长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打假,但在去年,作为会员单位,他们参与了商务厅和发改委组织的对超薄塑料袋的查处工作。受访者纷纷表示,为了环保,政府部门应该赶快想办法找到低价质优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袋,然后从生产源头阻截,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并建立起一套长效的,有力度的监管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超薄塑料袋泛滥 的问题。
限塑令中明确规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限塑令实施两年,为何超薄塑料袋依然大行其道?记者了解到,两年来,生产企业并没有生产出相应的替代品。菜商:限塑得先找替代品在记者采访中,许多受访者都表示,对限塑令多少有些了解,而且也比较支持,但他们提到,关键问题是在限塑的前提下,首先应该有合格的替代品,从源头上堵截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尽管当时工商局查得也紧,但商户还是偷偷用这种超薄塑料袋,要不然没人买菜。李经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政府部门出一部分资金,市场管理方出一部分,剩余部分由商户承担,三方联合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袋。甘肃省质监局质量处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主要负责政策层面上的问题,不管具体的查处,对有些问题并不清楚。
符合标准的袋子每个最便宜都要2角钱,稍大一点 的基本要5角,我们根本送不起,让顾客买,也不实际,人家买几根香菜就二三角钱,再买个袋子花2角,谁愿意?再说了,很多年轻人都是下 班后顺路买菜,不提供塑料袋,让人家怎么把菜拿走?眼镜大姐的顾虑正是集贸市场大部分经营户的顾虑。记者询问这位负责人贵姓时,他告诉记者:没必要告诉你。
有人买的菜不过几角钱,一个袋子却要2角钱,大家不愿意掏这个钱。后来慢慢没人管了,商户开始全部使用超薄塑料袋了。
李经理说,我觉得‘限塑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行 动,单靠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群是无法彻底解决的。该经营户指着自己摊位上的超薄塑料袋说。
相关部门:缺细则难监管 限塑令最后提到发展改革、商务、质检、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静安门肉菜市场负责人李经理告诉记者,在限塑令实行之初,市场管理方也对商户们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商户们开始使用符合标准的可降解塑料袋。记者于5月21日14时50分左右前往兰州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采访,一位自称该处负责人的男子听到记者要采访有关限塑令情况时说:没啥可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此外,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利,没有长效的监管措施,限塑令 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市场上的许多超薄塑料袋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流通环节的查处由工商部门负责。否则,只要顾客的这种需求不变,仅靠某些群体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监督处也称超薄塑料袋的事不归他们管。他还说,要真正解决塑料袋的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用强硬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已经习惯用塑料袋的市民自带购物袋,重提菜篮子,逐渐培养新的习惯。
这样便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禁止生产厂家生产超薄塑料袋。就现在的这种超薄袋子,我们一个月都要送出去将近600-700元左右。
所以说,政府要想限制使用的话,必须得先找出相应的替代品。如果单方面靠他们来做,恐怕很难实现。该市场的经营户眼镜大姐告诉记者,由于蔬菜的特殊性,经营户们一般都用宽度为24CM、26CM、30CM、36CM、40CM的袋子,在限塑令之前,这些塑料袋每把都为90-100个,而现在,虽然价格与限塑前差别不大,但每把数量已减少到50个左右,平均每个袋子在 0.03-0.3元之间。这就需要政府、市场管理方和商户共同来承担费用,这样才可能杜绝超薄塑料袋的使用。
只有堵住了源头,才能保证超薄塑料袋在集贸市场消失,从而减少因超薄塑料袋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市民在集贸市场的消费特点和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致使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死灰复燃,大行其道。
静安门肉菜 市场的一经营户说。记者问道:‘限塑刚开始时,由于工商部门对集贸市场查的很紧,大家都不敢用超薄塑料袋,但现在,很多市场又公然在用这种塑料袋,是什么原因?这位负责人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们别报了,没啥意思。
后来因为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管,一些专门推销超薄塑料的商贩又开始在市场里活跃了起来。其实,不是说商户们不知道环保,只是他们都是小本经营者,利润微薄,使用符合标准的塑料袋,不收顾客钱,他们送不起,收顾客钱 ,就会造成顾客流失而影响生意。